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微载体培养的原理

微载体培养的原理
更新时间:2013-06-13      阅读:884

微载体培养技术(micro-carrier culture technique)于1967年被用于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该技术日趋完善和成熟,广泛应用于生产疫苗、基因工程产品等。

微载体是指直径60-250 μm,能适用于贴壁细胞生长的微珠。一般是由天然葡聚糖或者各种合成的聚合物组成。。它是用固体小珠作为细胞附着载体进行细胞培养的一种技术。

微载体培养原理是将对细胞无害的微载体颗粒加入培养容器的培养液中,作为载体,使细胞在微载体表面附着生长,同时通过持续搅动使微载体始终保持悬浮状态。 贴壁依赖性细胞在微载体表面上的增殖,要经历黏附贴壁、生长和扩增三个阶段。细胞只有贴附在固体基质表面才能增殖,因此细胞在微载体表面的贴附是进一步铺展和生长的关键。细胞主要通过静电引力和范德华力与微载体黏附,这取决于细胞与微载体的接触概率和相融性。

由于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对剪切力敏感,因此微载体培养在操作中对搅拌转速及搅拌方式的要求都十分严格。微载体培养要求搅拌的速度非常慢,zui大速度75 r/min。细胞微载体培养通常分为三个时期:贴壁期,过渡期和培养期。贴壁期和过渡期可以使用超低速细胞磁力搅拌系统进行培养,该系统具有超低的搅拌速度,剪切力小且能在低速下充分混匀细胞。

电话 询价

产品目录